【品橙旅游】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等6部門對外公布了第一批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典型案例。
航空與旅游的融合創新發展,不僅促進了文旅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為新時期民航業跨越式發展尋得市場突破口,還能夠有效擴大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空間范疇。
當前,國內的航旅融合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仍有賴于政府主導在規劃協同、政策銜接、培育主體和示范發展等方面制定相關政策來促進其發展。
如何發揮自身資源優勢,以更高的運行效率、更好的服務水平、更強的市場能力主動融入旅游業,謀求更好的發展,對于國內民航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航旅融合互惠互利
例如,在海南省,多個旅游熱點城市之間,可以通過直達航班的方式,讓游客更加便利地穿梭于各個旅游目的地之間;云南省則圍繞麗江、芒市、西雙版納3個次區域樞紐機場,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環飛網絡,滿足旅行社產品“不走回頭路”的需要。
在旅游產品創新方面,航空公司和旅游企業也在不斷創新旅游產品,共同推動簽訂以散客為主要對象的“機+景”“機+車”“機+酒”等戰略合作協議以及以團隊旅客為對象的“機+旅”合作模式。航空公司和旅游企業甚至還合作推出了“航空旅游”“低空游”“主題旅游”等特色旅游產品,滿足了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民航業和旅游業還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對旅游者和旅游市場進行分析,不僅為旅游產品的開發和營銷提供數據支持,還為旅游者提供更加便捷、智能、個性化的旅游服務。
此外,目的地機場作為航空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對于提升目的地旅游接待能力,帶動跨省跨境游產品開發,實現旅游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近年來國內的一些目的地機場通過與OTA重點圍繞打造一站式旅客服務、搭建聯合營銷體系、實現多式聯運創新、協助完善航線網絡、開展地域特色航空文化主題活動、旅游航線開拓運營、合作開通旅游包機等,豐富機場“空鐵聯運”產品、搭建“空地一體”交通服務網絡、為旅客呈現最優接駁時間和最佳行程,實現聯程出行的“最優解”。
民航和文化旅游是天然的戰略伙伴,隨著人們對旅游和出行的需求不斷增大,航旅融合市場潛力巨大。
中國民航干部管理學院教授趙巍表示,據國內和國際不完全統計,旅游客流大約占到民航客流的30%至40%左右,民航業開展航旅融合產品創新方興未艾。航旅融合需要圍繞主題產品進行全服務鏈創新和客戶價值創造,對于民航業來說,紅色旅游和文化旅游都是值得探索創新的熱點話題。
此外,航旅融合產品互惠互利,對于民航業務拓展和旅游市場開發價值巨大,發展空間非常大。
典型案例的示范性作用
2022年1月,《“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推進通用航空與旅游融合發展。
2023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等6個部門聯合發文,宣布開展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典型案例推薦遴選工作。同年10月,第一批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十佳案例10個、典型案例36個,正式對外公布?!督鳈C場紅色旅游精品航線》《鄂爾多斯機場“干支通、全網聯”交旅融合案例》《張掖丹霞景區低空旅游產品》位列36個典型案例之中。
其中,《江西機場紅色旅游精品航線》突出展示江西紅色旅游目的地相關介紹,宣傳首都機場各成員機場所在城市的紅色旅游資源,并設置了專屬的南昌機場機票優惠券領用入口。同時,對涉及的航線上線“紅色旅游專享”專屬標簽,在機票預訂流程中增加了多種附屬權益贈送,讓用戶享受更多的服務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機場的航空+紅色旅游主題營銷活動,開拓了航空淡季營銷新思路,推廣了江西特色紅色旅游資源。
《鄂爾多斯機場“干支通、全網聯”交旅融合》在打造“干線+支線+通航”三網融合新模式與服務品牌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嘗試,助力“人享其行”,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區域樞紐機場高質量發展之路。同時也為全國支線航空和通航短途運輸協調發展提供了新實踐、新理論、新方案。
在《在張掖丹霞景區低空旅游產品》中,張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區搶抓低空旅游業及產品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機,將低空旅游項目作為打造七彩丹霞休閑觀光游的重要內容,著力打造低空旅游產業鏈,加快旅游產業由傳統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發展模式轉變,促進低空旅游大發展,形成了低空旅游產業發展體系化、品牌化、網絡化、多元化的新格局。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綦琦表示,推動民航規劃和紅色旅游規劃進行有效銜接的最終目標就是改善紅色旅游目的地可達性、便捷性、穩定性、效率性,加速推動并努力實現以盤活紅色旅游資源、升級紅色旅游產業。此次公布的《江西機場紅色旅游精品航線》,是江西推動航空和旅游業進一步融合的重大舉措。
綦琦認為,短期內,國際出行或國際旅游大面積恢復周期可能會被拉長,這恰恰是發展類似紅色旅游這種國內特色旅游,或者說把旅游產品轉向中高端化的一個好機會。而在傳統景區、優質旅游地等推出低空旅游產品,能夠滿足旅游消費升級的市場需求。
“現在行業主管部門正在全國范圍內推動航空與旅游業的融合,上述3個航旅融合案例入選第一批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典型案例,將會起到一個很好的示范性作用?!濒腌f。
?攝圖網
優先構建利益共享機制
然而,有業內專家認為,從目前來看,國內民航業與旅游業相互融合的產業規模并不大,而且還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
首先,政策法規不夠健全。目前,由于國內缺乏針專門對航旅融合成體系的法律法規和細則,導致了航旅融合發展中存在一些法律盲區和監管漏洞,甚至政策供需兩端處于“一頭冷一頭熱”的狀態。
接著,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作為航旅融合發展前置性條件的通用航空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通用航空機場體系還遠未形成網絡,制約了航旅融合的發展。
然后,服務質量參差不齊。航旅融合是一個跨行業的領域,涉及到的服務環節較多,服務質量的參差不齊,影響了消費者的出行體驗。
再者,缺乏專業人才。航旅融合需要既懂旅游又懂航空的專業人才,但目前國內相關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相對滯后。
最后,數據信息共享不足。航旅融合需要多部門之間的數據信息共享,但目前國內的數據信息共享機制尚不完善,影響了航旅融合的發展。
趙巍建議,未來的航旅融合需要圍繞航空業務增長和旅游業務增長,大力拓展精品旅游航線,大力挖掘旅游主題價值,全面提升旅游服務滿意度和主題產品吸引力。
綦琦認為,推動航空和旅游業相互融合發展最大的問題,是各方能否優先構建利益共享機制。
航旅融合最重要的,就是引入外部消費,把外省和境外的客人引進來。但航空公司飛支線航線,低票價往往會讓航空公司虧損,所以需要地方政府進行適當的補貼。但很多地方政府卻認為,就算航司把游客送來了,對地方的經濟也起不到太大的促進作用。但恰恰是因為高端的客源來了,目的城市的旅游資源和產品才會被盤活。
“其實這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邏輯問題。這就需要通過一些典型的航空和旅游業融合案例來推動相關市場主體協調一致?!濒腌硎?,“先把生態圈做起來,大家才能獲益?!?/p>
上海航空國際旅游(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靳黎軍認為,通過航旅融合能夠產生流量、增加流量、引導流量,最終賦能目的地。
實現航旅真正的融合發展,絕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辦即成,它需要不斷創新,并且把目光放長遠。綦琦呼吁,航空公司、機場運營、地方政府、景區、旅行社等參與主體,要少些急功近利、涸澤而漁,少些追求立竿見影,多些戰略定力、戰術堅持,多些立足長期目標。(品橙旅游Jack)
轉載請注明:品橙旅游 » “航空+旅游”開啟文旅產業聚變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