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總有人講,潮流是一種輪回。70年代,“軋馬路”是人約黃昏后的溫柔曖昧;7年前,從大都市到小縣城都放著“和我在XX的街頭走一走”“我在XX很想你”;今天,“城市漫步”的概念在社交平臺回響出沸沸揚揚的討論,年輕人們涌入陌生的城市和熟悉的角落,小紅書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City Walk”相關搜索量同比增長超30倍。
然而熱鬧背后,作為一個“旅游產品”而非一種“生活方式”,它是否真正有能力讓人們駐足停留?
走走路也能做旅游

行走在倫敦街頭
而在國內,城市漫步一朝火爆,據DT財經和DT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3旅游調研報告》,在新型旅游方式中,82%的人想嘗試City Walk。City Walk為什么會如此受歡迎?后疫情時期游客的出行偏好和消費習慣改變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同程研究院與騰訊營銷洞察聯合發布的《中國旅行消費趨勢洞察白皮書(2023年版)》顯示,小眾獨特、自在松弛、未知驚喜、深度在地成為新趨勢。與之對照,城市漫步行程更加靈活,還能體驗獨到風貌與市井生活,嚴密切合流行風口。報告還表明,年輕人規劃旅行時更傾向距離近、花銷少、不擁擠、美食多等特點,而一場“漫步”之行也都能滿足。
從上述特征中不難看出,和無所事事,隨心所欲的“逛街”“遛彎”相區別,城市漫步的亮點在于其能夠在途中親身探索、體驗城市文化風情與內涵,讓游客成為本地人,讓本地人更懂本地。馬蜂窩旅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曉雪介紹,據平臺數據統計,“在地文化”是游客們在開啟城市漫步前最為關注的內容,而除此之外,“休閑體驗”、“出片”也漸漸成為不少年輕人的City Walk關鍵詞,設計感十足的書店、有格調的咖啡廳、特色小酒館都可能成為影響他們路線選擇的重要因素。
實際上,對城市漫步這一概念的延展和開發早而有之。2018年起,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就開始推進“建筑可閱讀”項目,旨在以上海豐富的建筑資源為核心,將文旅創新與城市更新緊密融合在一起。在“建筑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有溫度”的愿景引領下,以歷史建筑為原點,規劃設計漫步線路。作為文旅融合的實踐之一,春秋旅游自2019年推出首條上海都市“微旅游”的城市漫步線路,經過多次迭代和發展,目前已在市域內達成有體系和規?;倪\營。
不禁要問,如果說政府部門對城市建設的投資還帶有些許公共產品的性質,那么像春秋旅游這樣純粹市場化企業的加入,能不能印證城市漫步在商業模式上的可行性?
玩家眾多,誰能掘金?
上海武康大樓是漫步線路中“網紅”途經地
這種模式也和時下熱度相呼應。據相關統計,小紅書“城市漫步”主題筆記中,多數涉及探店、打卡等內容,其最終目的也是導流至線下商家消費。而和跟隨線上攻略“互助式”“自助式”旅行不同,旅行社能更深入發掘并利用城市資源,提供專業講解,成熟線路和優質服務,讓城市漫步區別于換皮的“拍照打卡”,讓游客的付費“值得”。這也是微旅游得以發展的原因之一。
王曉雪認為,想要讓付費City Walk作為一項旅行產品,首先需要的是提供“差異化服務”,即消費者能在這項產品中,收獲獨特而有價值的體驗。在此理念指引下,馬蜂窩 “周末請上車”曾組織過一場以中法大學舊址為中心的“Game Walk”,將城市漫步與流行的劇本殺模式結合,參與者們將扮演“新青年”,漫步胡同了解歷史變遷,聆聽百年前新青年們熱血故事的同時收集線索碎片,完成使命任務。
然而漫步產品也面臨挑戰。吳麗云指出,微旅游是一種更關注自我內在發展的旅游形式,有“深度游”和“休閑游”兩個特點。游客更愿意沉浸式體驗城市風貌,以休閑、體驗的方式感知旅行的快樂。在城市漫步中,相當一部分受眾仍然遵循“漫步”一詞的“原教旨”內涵,走走停停,不設過多限制地自由探索,漫步的過程也并不直接和消費掛鉤。
于是,一條時間、距離被框定的旅行線路在多大程度上能招徠消費者,需要的不僅是好導游和好服務,也需要城市資源本身的吸引力。
城市怎么“走”下去
對城市文旅而言,城市漫步的“出圈”無疑意味著又一輪變革。華鑫證券新近的一份行研報告指出,City Walk的盛行有望帶來城市體驗新范式與新消費,包括觀影、觀展、觀城市文化新名片等。用戶新需求將倒逼企業與地方政府的新供給。王曉雪也認為,在旅游以外,城市漫步還有打造城市“社交場景”和“綜合空間”的可能,它既有機會滿足年輕人追求個性與興趣社交的雙重需求,也可以營造一個將潮流玩法和生活方式結合的空間,最終都能夠助推提升目的地城市的吸引力。
自然,各地政府和文旅部門正不遺余力推廣城市漫步。北京、山東等地已將“城市漫步”列入促進文化旅游休閑的行動方案;深圳市寶安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推出“寶安城市漫步計劃”;杭州園林文物局發布古樹名木City Walk線路圖。
然而,倘若單純套用既有經驗,一時風潮不見得長久。
小紅書發布的2023 City Walk趨勢報告顯示,城市漫步前三名目的地分別為上海、北京和廣州——毫無例外的一線城市。大城市在發展城市漫步這類休閑旅游產品時優勢顯著:其基礎設施便利,步行通達順暢;商業經濟發達,為游客在行程中營造多元的消費空間;同時,其城市歷史悠久,包容性強,涵養出多層次多維度文化:如上海海派文化、北京胡同文化等,有豐盛的人文資源可供拓展。
在城市轉角漫步受到游客喜愛
而對于條件相對薄弱的新城市、小城市,則必須要面對這樣的問題:對游客而言,比起去景區參觀,城市漫步的競爭力在哪里?
找準“City Walk+”之后的那個主題尤為關鍵。它可以是文藝、歷史,也可以是美景、美食?!皞惗赝讲健笨梢援a出多達上百條的線路,而每一條都能做到差異化和區分度。王曉雪認為,打造出游客愿意為買單的City Walk產品,首先要從需求出發,避免“千篇一律”,用精準的產品和服務來觸達不同興趣圈層。
此外,游客不只局限于熱門景點和休閑街區,拆遷建筑、菜市場等“隱秘的角落”也受到關注,在因地制宜外,城市文旅還得能夠“見微知著”。
吳麗云也為城市提出了幾點具體建議,她認為,微旅游的發展首先需要有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從道路、交通、衛生、市容市貌,到公共文化場所的建設,都是提升游客體驗的前置基礎;其次,城市應該更加凸顯本地獨有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特色,如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藝術館、書店、城市廣場和建筑外觀等,以便利游客的深度游覽;最后,還可以為游客設置City Walk “自助餐式”產品服務,如當天不限次,“隨上隨下”的游覽車、深度講解服務、城市City Walk指南等配套服務。
城市漫步步履不停。游客們探索前路,在街頭巷尾里享受未知的樂趣;而企業和管理部門競逐“錢路”,產業的未來是大道通衢還是明日黃花?只有先“走”起來,才會有答案。(品橙旅游Henry)
轉載請注明:品橙旅游 » 城市漫步:既要向前走,也要向錢看